文 王士雄
迈入三月,阴雨绵绵,寒意阵阵,始料未及的新冠病毒来袭,吹响了大上海保卫战的集结号。长宁区新泾镇天山星城小区,活跃着数千人次志愿者的身影,我也穿上整齐划一的大白防护服,戴上防护面罩和手套,同心战“疫”,站岗放哨,体验当了一回“大白”,爱的温暖、爱的力量、爱的奉献。
疫情就是命令!那天上午,我去居委会报到,一进屋,灯火通明,“大白”志愿者们进进出出。过道旁,防疫物资满满当当,处处感受“前线指挥部”的硝烟弥漫。志愿者按楼栋集合,小区党总支书记刘华正“战地”动员,布置排查登记、测温验码、秩序引导、物资配送、防疫宣传等任务,千叮咛万嘱咐道:“奥密克戎传播凶猛,拜托大家‘穿好大白’,千万别存侥幸心理,麻痹大意,防控就是责任!”这番话,我一直烙印在心里。
第一次进行抗原自测,我们化身“大白”,如战士披甲上阵一般,投入角色、尽心履责,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一边统计,一边讲解。抗原自测对年轻人来讲,真是“小菜一碟”,当然,少数独居老人,还是需要花些“口舌”的。按六层一户门铃,“阿姨,我是小区志愿者,送抗原试剂盒来了”,不一会,门开了一条缝,一位白发阿姨露出了半张脸,警惕地打量着我们,一见是楼上邻居,门打开了,我扬了扬手提袋子里的抗原试剂盒,阿婆领好试剂脱口而出:“怎么用?”我耐心比划,细致交代,“先洗手、再撤封、拭鼻孔等步骤,不懂可对照阿拉楼抗疫微信群,有检测方法和视频。”“哦,好的,谢谢”,她露出了微笑。我们挨家挨户发放,上上下下,忙忙碌碌,说实在的,身穿大白密不透风,时间一长,我早已热得够呛,我恨不得拉开“大白”防护服,但心里一直谨记,这是铁的纪律,不能违反。当听到一声声“谢谢”,一句句“辛苦”,这是对我们“大白”志愿者共同价值的认可,参与者也获得了精神的满足,实现了内心的充实。
我穿上“大白”防护服,也有个过程。这次抗疫,小区报名志愿者接龙刷屏,一下子,近二百人报名,组织考虑我年迈七十,所以劝我不要参与了,但一想,在大战大考中,每个党员应彰显特殊责任、特殊担当,一瞬间,我思绪万千,我是小区亭文化居民自治联盟理事长,荣获镇优秀党员,自己在党五十三个年头,这次怎能退却?于是,一次次执着请缨。分管我们楼的居委干部小施面露难色,见我义不容辞,灵机一动,干脆你当个“特派援”,帮助“把把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吧!“疫”起担当,不留遗憾,我满脸欣慰和满足。
白衣为甲,蓝衣为盾。“大白”在抗疫主战场走在最前沿,服务方式磨合,都是实践新课题,都需接受新事物。做核酸采样线路,开始我们楼顺序是由上而下叫号,电梯易扎堆,耽搁时间长,人员流动慢。有了质疑声。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居民们纷纷建真言、谋良策,提出“错峰乘梯”新方案,青年“毛毛”建议高低层搭配编组,分为六组,每组二层下楼采样。“哎哟,防疫的金点子”,我点头称道,奔走推动,落实见效。她还身体力行,穿上大白,助我一臂之力,让我们省心省力了。同时,按组流动,有条不紊,一目了然,还引导底层居民走楼梯,减少居民相互接触,提升了组织效率和安全性。
最美大白,最美身影。大白,是抗疫中最响亮的名字。不容置疑,随着患者数量飙升,封控延迟了,方舱激增了,粮药短缺了……我隐隐感到,战地告急,大白吃紧。在困境中,大白从各地奔赴上海,各地物资驰援上海,小区广大党员冲锋陷阵,争当大白,广大青年挺身而出,争穿大白。居委干部打头阵,哪有危险就往哪上;留守物业,睡地铺,斗蚊虫,哪有需要哪有我。67岁的楼组长吴阿姨,身患糖尿病、心脏病,去年,曾几次住院治疗,她每天白天守好“防疫门”,把好“入口关”,从不间断,没叫过一声苦,没喊过一声累,邻居们夸她“抗疫好管家!”有次中午排队做核酸筛查,我身后排队的是邻居徐老师和她女儿,不见她丈夫,便随口一问:“小周呢?”,她指了指前方,党员小周全副武装,逆向而行,在炙热的大蓬下,成了白衣天使的助手,传递检测用具,面罩下模糊的脸庞,不说还真不知是谁?做好采样,我竖起大拇指,情不自禁赞叹:“大白,是最可爱的人!”
不同的战场,同样的坚守。封闭的时光,无数“大白”用行动、用温暖,为抗疫提供方便和保障,每个人都是“英雄”。网红画家阿光拿起画笔,启动“疫期宅家绘”,《坚持就是胜利》《封控期间好消息》《楼道消毒》等画作传递正能量和暖心故事。一个个主题,凝聚着上海疫情发展的观察和思考,这是珍贵的历史和记忆。4月30日,静谧的夜色中,陶律师等组织的《星城乐分享》舒缓美妙,《上海的明天会更好》《大白,致敬最美逆行者》等歌曲、沪剧、外国友人演唱等节目,传递着抗疫的力量,饱含着希望的曙光。1078台手机等设备在线观看,三万八千人次点赞助力。
菜篮子、米袋子、药罐子并非小事,虽说有无奈、有怨气,但也有感动。我刚认识的小华、小谢等无数热心青年,建立起“我的团长我的团”等队伍,千方百计,争购货物、提升配药,为民解难纾困,力解燃眉之急。这令人难忘的严峻的疫情,营造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情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触发了人与人、邻里间的互动,抱团取暖,守望相助,蔚然成风。真挚的爱,莫过于一袋米、一瓶油、一斤盐……甚至一袋袋猫粮狗粮,也有人伸出援手,相互救急,我们楼的微信群,似炸开的“油锅”,响个不停,“太棒了,谢谢!”“谢谢好美邻”“谢谢好邻居”,这恰恰带来一幕幕暖心、深情画面的上演,我爱人感叹:邻里和睦,老上海心中的“七十二家房客”又回来了!是啊,我会心一笑:我们楼不就是七十二户嘛。
“同心守‘沪’,我们坚信,有爱就会赢……”,这首抗击疫情创作的歌曲《有爱就会赢》,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小满时节的窗外,晨光初曦,“动态清零”曙光乍现,如常生活正逐渐回归。新的一天,防反弹、防输入、防外溢转入常态化,穿上大白服,我们时刻准备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