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聚焦新泾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1W+人观看

这场在“生境花园”里的“生境课堂”有玩有学有看头

乐颐生境花园“生境课堂”授牌仪式
“生境课堂”
乐颐生境花园
心灵索桥
花园角

□记者 陈瑜琪

为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思想深入社区、扎根社区、惠及社区,增强公民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7月19日上午,“生生不息 美美与共‘生境课堂’启动仪式暨第一讲”活动在新泾镇绿八居民区“乐颐生境花园”顺利举行。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林业局总站相关领导和区虹桥办主任沈群慧出席活动。本次活动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由长宁区生态环境局和新泾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生境课堂”首次在线上与大家见面,讲座在“上海社区发布”视频号全程直播,共收获1.2万人观看,3.4万点赞。

近年来,随着保护生物多样性理念的迅速传播,上海市长宁区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探索。乐颐生境花园建成于2021年8月,毗邻南渔浦,总面积732平方米,是上海目前最大的社区生境花园。2021年9月,长宁区绿八乐颐生境花园从全球七大洲26个国家的258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名单,并且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展出。

乐颐生境花园内部划分为四季花园、生境驿站、蝶恋花溪、疗愈花园、自然保育区等五大功能区域,包含日观天象、白鹭观澜、岩石花园、心灵索桥、大地涌泉等“生境十八趣”,以视“绿”、听“风”、嗅“香”、味“果”、触“岩”等五感令居民们身临其境,感受自然力量。根据夜间红外探头显示,黄鼬、刺猬、貉、松鼠等进入花园觅食的小动物常常出现。

活动中,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冬兵为乐颐生境花园“生境课堂”授牌。“生境课堂”以“生境花园”为载体,搭建可供公众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和体验平台,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拓展“生境花园”沉浸式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希望倡导大家一起从细节处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落实。

在乐颐生境花园的“生境山房”中,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0后青年研究员王放作为主讲人,为大家带来了内容为“人与自然在城市里的共存”的生动一课。“帝王蝶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在城市里保护野生动物,0.1米的小水塘和身边的‘生境花园’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行动帮助城市动物生存.”王老师结合多年以来从事野生动物学研究工作成果和自己参与动物研究的亲身经历,运用大量的影像资料和详实的科研记录,对上海地区常见野生动物分布情况、生物学习性等方面进行科普,并就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野生动物社区综合治理、家门口“生境花园”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也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在社区中的传播传递。

城市是人类的家园,也是野生动物的“庇护所”,当“邻居”越来越多,我们该怎样保证共处的安全线?活动中,孩子们童言童趣,纷纷抛出自己脑袋里的“小问号”,王老师都以诙谐幽默的语言一一回答。活动现场,为了表达对王老师的感谢,徐琳依小朋友将自作画《生境花园》赠送给王老师,画中描绘了生境花园的美景,更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心愿。

“生境课堂”是利用生境花园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生态文化服务的活动。据了解,每一期“生境课堂”,区生态环境局都将邀请一位对自然科学有考察有研究的嘉宾,进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有关的授课。课程将打破传统授课形式,采用室内宣教和室外探索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互动,提升宣传活动的参与度,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生物多样性科普知识,认识更多自然界的新“邻居”。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