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情满新泾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爱永在线 温情暖寒冬

新泾镇的TA们用行动传递温暖

在岗服务
指导居民预约办、线上办
社区干部陈利华送老朱去医院治疗
绿八社区干部为老人上门送血氧仪等物资

“周到细致”的暖心服务、“余药共享”的爱心接力、“暖心骑士”的忙碌身影……共同绘就了寒冬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守望相助、同心抗疫”的温暖场景正在新泾镇不断涌现。暖心的事一件接着一件,温馨的话一句接着一句,那些微光瞬间,让我们感受到了源源不断的温暖与力量,让这个冬天分外温暖。

坚守在岗 持续输出 为民服务不“掉线”

目前,疫情防控仍是吃劲的时候,新泾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聚焦群众所需,不断优化服务供给,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努力保障中心正常运转,确保特殊时期政务服务不“断档”,为民服务不“掉线”。

眼下正是感染高峰期,在“减员”严重的情况下,新泾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在岗的工作人员在不同的岗位上,持续输出,毫无怨言。最近几天,前来询问居保补缴事宜的居民众多。工作人员根据延长缴费通知,耐心解答居民疑问,告知办理途径,指导参保流程,引导居民及时补缴、参保。

与此同时,为防止病毒交叉感染,保障居民身体健康,事务中心大力推行“预约先办、线下帮办、线上即办”等服务,并充分依托“一网通办”平台及各类自助终端、APP小程序等,指导居民预约办、线上办。

“真的很感激,救助部门工作人员一天都没耽搁,让我成功享受低保待遇。”完成低保手续办理后,一位居民激动地说。据悉,该居民于2022年12月13日提出低保认定申请,中心救助部门第二天成功受理,并按期完成公示。为了让该居民能在1月份享受低保待遇,救助工作人员及时与内控平台沟通,让平台人员于1月7日再次更新数据。周到、细致的服务,让社区居民倍感温暖。

“2022年12月份9家申请创业补贴的企业,我们都对接好了,5家资料已经收集齐全了。”创业指导站工作人员高兴地说。为了让初创企业能早点领取社保补贴和房租补贴,创业指导站工作人员不顾感染风险,马不停蹄地走访企业,了解企业运营情况。

“群里的工作岗位更新了,大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投递简历。”职业指导站工作人员坚持每周更新招聘岗位,指导求职者投递简历,即使在疫情感染高峰期,他们依旧在岗,接待前来求职登记的居民,做到了稳就业服务不“打烊”。

守望相助 共同守护 爱心接力解难急

在新冠病毒感染者增多的当下,新泾镇绿八居民区上演了一幕温暖的爱心接力赛,邻居、社区干部、物业肩并肩传递爱的接力,2022年的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一天,绿八居民区协和家园13号的志愿者周先生紧急联系居委会,原来是他隔壁患有糖尿病的老朱因为未按时吃药出现并发症,摔倒在家。

当居委会获悉后,第一时间帮助联系了120救护车。因是独居老人,居委会值班人员周晓倩和陈利华两位社区干部先后接力陪护到同仁医院及时就诊。由于几天没有打针吃药了,老朱两眼已经视力模糊看不清东西,医生诊断并及时为其进行了打针补液等救护措施,还拍了片留院观察,并叮嘱老朱要加强补水。

在此期间,陈利华不仅全程陪同,还耐心引导,遵照医嘱一直坚持在医院陪同观察到凌晨3点钟,等医生确认没有危险了,再打车陪老朱回家。细心的陈利华还为老朱买好了第二天的备用餐和引用水。回到小区后,物业为老朱买来饮用水和馒头、面包。老朱的远房亲戚得知这一情况后赶到上海,并将其接到苏州同住。

据了解,当前,新泾镇党委、政府全力以赴,成立专班,组织转运车队,居民区安排高龄独居老人、大重病人等重点人群的结对志愿者,做好居民安全健康的守护者。根据区防疫工作的统一部署,新泾镇将社区老人根据个人情况分别归类,对其中的重点人群,由社区志愿者每天以电话、微信、上门等方式进行联络关怀,了解其生活、健康状况,遇到危急情况及时报告所在居民区党组织,竭尽全力守护社区老人的生命健康。

闻令而动 全力以赴 “疫”无反顾再出征

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新的关键阶段,院前急救需求剧增,2022年12月25日晚,接上级紧急通知,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选派一名医生火速支援市医疗急救中心。接到任务后,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迅速发出招募令,中心党员、退役军人贾永利又一次闻令而动,请战“出征”,与三年前他请战奔赴长宁区首个集中隔离点一样,他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义不容辞;作为一名医生,我肩负救死扶伤的职责。在关键时刻,我愿意无条件地站在防疫前线,为守护人民健康奉献我的一切力量。

2022年12月26日上午,贾永利同志至市医疗急救中心参加相关工作的专项培训,晚上便到滨江北分站执行夜班支援任务。

第一次值班,就给了贾医生“下马威”,120的工作内容和强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作为医生,他要在“接单”第一时间赶到居民家中,判断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并和车组人员一起将患者转运至车上。转运是个“大工程”,大部分患者居住在老小区,没有电梯,要将患者安全地抬下楼梯,需要整个车组人员和病人家属一起通力合作,才能将患者成功转运。

在当天执行的任务中,有位体重近200斤的空巢老伯发烧39度,伴有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经过吸氧等对症抢救后,需要转运至瑞金北院就诊,这对贾医生和车组人员来说是个体力活,在冬日的寒风中,将老伯从2楼转运至车上,这一趟操作下来,贾医生和队友的双手都抑制不住地颤抖,衣服更是从里湿到外,将老伯转运到车上后,又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医院。待到达医院,赶紧将患者的情况交接给急诊医生,短暂的休整过后大家便又马不停蹄地接“新单”,匆匆奔赴下一位患者的家中,周而复始地转运着。

此外,考虑到工作室的小伙伴还未康复返岗,身为家庭医生的他趁着休息时间,回到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快断药的签约居民们开药,接听签约居民们的咨询电话,一遍遍耐心地解答阳性了该服用哪些药物,缓解他们的焦虑,劝导大家不要恐慌,相对于年纪轻的或者是轻症患者可以至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不要盲目地拨打120,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真正年纪大的或者是重症需要救治的患者。

支援五天以来,贾医生既是急救员又是担架员,这导致他腰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复发了,可听见后台指挥部不断发出的呼叫指令,他贴上膏药仍在岗位上坚持着,他说:作为守护人民生命的第一道防线,我们一定要守住,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医生的加入,以及120医生们陆续康复返岗,目前的困境终将缓解,冬过疫去,春必至,加油。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