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历时一年的更新改造,新泾镇刘二居民区的一条内嵌背街小巷实现了蝶变,成为镇域内最时髦的休闲长廊,居民给它取了一个温馨的名字——暖暖睦邻巷。近日,睦邻巷正式开放启用,并有一场公益集市在此火热开展,吸引了百余名居民群众参加。
社区烟火气
链接邻里情
春光明媚的上午,崭新的睦邻巷里热闹纷呈。公益集市里人来人往,志愿者推着暖心车来报到,理发、磨刀、小家电维修、政策咨询等摊位依次排开,多元化的利民便民服务点燃了众多社区居民的热情。呈现出的社区“烟火气”,交织出浓浓社区“人情味”。
另一头,用各种童趣图案填满的涂鸦墙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大家用手摸、用眼看,用心体验着自己生活的美好空间。旁边的阿拉小站里,则展示着居民贡献出的小区建设的金点子。再往南走,老老少少在色彩斑斓的步道漫步健身,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短短的两百米长廊,就像春暖花开的天气般,暖意浓浓。
曾经脏乱差
居民盼改造
据了解,这条睦邻巷是刘二居民区碧夏小区、紫竹小区和虹园八村、适存小学之间一条南北走向的内嵌背街小巷,全长约200米,宽7米。改造前,这里缺乏物业管理、空间老化破旧、环境脏乱差、常态自治管理等治理问题始终困扰着沿线居民。
因为是老旧小区,大部分都是居住了二三十年的老居民,熟识度较高,参与社区活动热情较高,但也需要更多的公共配套设施和共享交流空间,他们对背街小巷改造的愿望强烈。2023年2月底,在睦邻巷周边全体居民共同努力下,集休憩、娱乐、运动、社交于一体的居民睦邻空间——睦邻巷正式建成。
以睦邻巷为纽带
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在睦邻巷的微更新过程中,新泾镇广泛倾听居民声音,充分整合多元主体力量,发挥五社联动机制效应,凝聚多方力量为未来的社区生活出谋划策,探索实践睦邻巷微更新空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路径,持续推动“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落地建设。
为了维护睦邻巷硬件打造的成果,刘二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睦邻巷自治理事会为主体,通过自治共治结合,推动社区基金会、社区居民、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力量形成资金自筹、众筹渠道,新泾社区基金会作为支持补充力量的自治共治模式,探索建立了“睦邻账户”。当天活动现场发布了《“睦邻巷”常态化自治管理公约》,落实了常态化自治管理,让大家都参与到社区自治的工作中来。同时发布睦邻巷logo,开通“睦邻账户”。
实现颜值与内涵双重提升
如今小巷脱胎换骨,以微更新实现了颜值与内涵的双重提升。睦邻巷从南到北共设三段七个景点:北“集”有悠悠亲水平台和美邻市集。中“道”分布着阿拉小站、宁聚里·刘二党群服务站、乐活步道、停车棚。南“园”是全龄友好空间,有健身角和萌娃乐园……无人问津的“治理洼地”成了集休憩、健身、社交、社区活动、儿童友好于一体的家门口的好去处。
看到自己生活的空间变得如此美好,居民们都纷纷点赞。随着围墙拆除,沿路紫竹、虹园八村、碧夏三个小区也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睦邻巷虽短,却成为刘二居民区联结邻里温情的纽带、共创美好家园的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