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田野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采芦叶

文 黄发明

端午节未到,但粽子的浓香,已在申城飘扬。按家中习惯,每年粽子都是妻子亲自包的,不外卖,品种、大小、甜咸,更切合家人口味,而包裹粽子的粽叶,是去老家崇明,自行采摘的,今年,也是老习惯,我戴着口罩,去崇明采粽叶。

粽叶,就是芦叶,芦苇的叶子,我的童年在崇明度过,每年端午前,母亲便叫我提着竹篮,去河边采芦叶。

芦叶,不必播种,不必施肥,不必修剪,自然生长在河边、沟旁,滩涂,只要有水,都是它们生长发育的好地方。家乡多河流、水沟、滩涂,所以,到处可见芦苇身影。春末夏初,是芦苇生长最茂密的时节,叶身丰满柔软,在春风中摇曳飘荡。摇摆的姿势,如同一双双手臂,指挥一场《芦曲》的轻音乐,茂密相拥的芦叶,在春风中发出“簌簌”声响,犹如情人窃窃私语,互诉衷肠。

采摘芦叶,很简单,挑选宽阔的芦叶,一手握住芦秆,一手轻轻剥下,切忌动作粗鲁,把芦叶撕裂了,只要细心操作,不多时,便可满载而归。一次,没想到握住的不是芦叶,而是一条小青蛇,小青蛇身色青绿,极像芦叶色,小青蛇受惊,迅速从我手臂上逃窜,吓得我一身冷汗,因为,如果是“赤练蛇”,那后果便不得而知了。

芦叶拿回家,妻子把叶洗净,放进沸水中煮沸,捞起放入冷水中浸泡,即可用以包粽子。

粽叶,一般宽阔的两叶,窄狭的用三叶,把叶子交叉叠起,在手心上卷成喇叭形,放进糯米,再放上鲜肉,或枣子、赤豆,并用芦叶包住,用细绳扎牢即成。一般肉粽包成枕头形,其余包成三角形,入锅煮熟。

时下,商家出售的创新粽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洋为中用,甚至中西结合,什么巧克力粽、咖啡粽、腌笃鲜鲜粽……令人耳目一新,丰富舌尖上的美味,呈现端午节的多彩。

芦苇全身是宝,芦叶包粽,出奇清香;芦絮可做枕心,芦穗制作扫帚,芦茎可编席、造纸……芦叶,还是孩子们制造玩具的好材料,当年,孩子们常常聚在一起,做芦叶船,放在小河中,扬帆出“海”。把芦叶撕成小条,可编织各式小动物、小风车、小鸟笼……女孩子最拿手。芦叶还可卷成芦笛,形状不同,吹出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像口琴一样,能吹出简单的曲子。有时,孩子们聚在一起,办个“芦笛音乐会”,有独奏、合奏、大合奏,“芦声”飘飘,田野牧歌,别有情趣。

芦叶,也有丰富的人生哲理,别看它婀娜多姿,柔软清丽,却生命力极强,性格刚毅,狂风暴雨,不折不屈,泰然自若,从容淡定,给人启示。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