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扬清
每当“八一”建军节,我总会想起那次幸得解放军朱军官给我的温馨相助,才让我走好了人生道路的往事。
那是1958年金秋十月,经福根堂叔的介绍,我千里迢迢远赴兰州参加工作。我在火车上颠簸了两天三夜,于12日凌晨三点多好不容易到达了兰州火车站。
我看到停着的一辆公交车,就不问情由地乘了上去。公交车行驶一个多小时到了终点站城关车站,根本不是我要去的刘家堡车站。我去早餐店问路,几位店员都摇头说不知道。那时,我还只是刚满16周岁的小青年,从小生活在农村,没有见过大世面,又刚离开学校踏上社会,第一次出远门,缺乏寻路找人的经验,面对人生地不熟、不知去向的尴尬境遇,不知如何是好,急得团团转,不禁伤心得嘤嘤地哭了起来。
正在这紧急关头,一位解放军军官路过,看到我正在落眼泪,就走过来和颜悦色地问道:“小同志,是不是碰到什么困难啦?有什么需要我帮助你的吗?”我说要去刘家堡兰州机床厂筹建处,不知道怎么走,没有方向了,所以急得哭了起来。
军官笑着说:“这真是无巧不成书,我知道刘家堡兰州机床厂筹建处,前几天我去过那个地方。那个是小地方,一般人是不知道的。你如果乘车前往,要调3辆公交车,绕很长的路,看来不行。我现在要去西固区的军营,在黄河的南岸,刘家堡在北岸,可以摆渡过去。我保证你到达刘家堡,跟我走吧!”我庆幸遇到了救星,便破涕为笑,连连感谢军官,军官也会心地笑了起来。
军官三十岁左右年纪,中等身材,国字脸,大眼睛,面带笑容,和蔼可亲,酷似邻家的大哥。在路上,我俩交谈起来,军官姓朱,我说我也姓朱,朱军官笑着说真是有缘分,我俩还是本家呢,5百年前是一家嘛!说得我笑了起来,顿时拉近了我与他的距离,使我更感到他为人厚道、和蔼可爱。
听说我来自上海浦东农村,年纪又这么小,到这么远的兰州工作,朱军官不禁起了恻隐之心,说:“真是不容易,真是难为你了!”顿了顿又鼓励我说:“你既然来到了兰州,那就在兰州好好工作吧!兰州建设需要像你这样的青年,你在兰州是有用武之地的!你年轻,来日方长,希望你为兰州建设多作贡献!”一席话说得我心里暖洋洋的,浑身充满了力量。我向朱军官保证:“一定努力工作,为兰州建设多作贡献!”
走了一个多小时到了西固区,朱军官指着对岸的一个地方说那里就是刘家堡,摆渡上去走一段路就能到目的地了。朱军官带我到一处简易码头,叫我乘坐羊皮笩子过河,并再次叮嘱:“过河上去就是刘家堡,再过去就是兰州机床厂筹建处……”我再次连连道谢,依依不舍地与朱军官握手告别,乘上羊皮筏子驰向北岸。朱军官站在那里频频招手,目送着我过河。
我顺利地找到了机床厂筹建处,见到了在那里当干部的福根叔。如果不是朱军官的相助,我还不知道要折腾多久才能找到福根叔呢,我庆幸自己遇到了朱军官。
朱军官主动、热情、周到地为我带路,不仅帮我解决迷路之难,更重要的是,他那情意深厚的教诲,是我踏上社会获得的一次启蒙教育,为我指引了正确的人生之路,心灵深处萌发了对解放军的崇敬、感激、感恩之情,心田里播下了向解放军学习、要像解放军那样做人的种子,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每当想起这些,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我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60多年来,我从农村、工厂、农场到市区,几经转折,始终坚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经受了风风雨雨的洗礼,走过了坎坷不平的道路。这有党的培养、领导的提携、自己的努力,也有朱军官那次相助和教诲的影响,使我完成人生一次又一次地超越,实现了自已的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