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绿色新泾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生境花园——建设社区百姓家门口的“郊野公园”》入选生态环境部2025年社区环保公众参与先进典型案例

近日,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绿八居民区《生境花园——建设社区百姓家门口的“郊野公园”》入选2025年社区环保公众参与先进典型案例。

临水而筑的乐颐生境花园占地732平方米,加上500平方米紧邻的南渔浦生态岸线,近两亩地的生境花园分为四季花园、观鸟长廊、乐颐工房、蝶恋花溪、疗愈花园、自然保育区等六大区域,设计精巧、功能分明。乐颐生境花园项目荣膺COP15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全球案例100+》,并在蒙特利尔第二阶段会议的国际宣传大片中精彩亮相。

2024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国内首座以“生境”为主题的生境博物馆又在绿八社区正式开馆,成为长者休憩、孩童玩耍、学生科教、单位共建的生态家园品牌项目。先后荣获全国老年友好示范社区、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上海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首批十大典型案例、上海市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上海市十佳公益基地、上海市民家门口好去处50强榜单等荣誉,并成为上海三大生物多样性体验中心之一。

坚持党建引领

发动群众激民智

绿八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贯穿“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条主线,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领社区共建,通过发动社区群众和生态专家积极参与生境花园项目选址、方案设计、工程营造,激发组织活力、深挖资源潜力、凝聚治理合力。

社区多次召开项目宣讲会、“诸葛亮会议”、“四位一体”联席会议,广泛邀请居民代表、专业人士、社会组织参与花园建设,收集不同角度的提案、金点子50余条。统筹兼顾环境专家的专业意见和广大群众意见建议,通过依法合规征询申报,将居民楼前的“扰民柑橘树”迁移至花园“森林谷地”,实现柑橘凤蝶宿主的生态价值。通过特有的屋顶设计,收集雨水并引至“鸢尾池塘”补水调水。通过听取居民建议,将“森林谷地”中原计划移动的巨杉予以原地保留,并以镂空钢板保护,使大树与“生境山房”融映成趣。

创新参与形式

合纵连横聚民心

社区将生境花园的日常维护,打造成“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实践平台。生境花园建成伊始,便迅速组建了由楼组长、志愿者、退休园林和动物专家等共同参与的“乐颐第五空间”志愿团,并推选出“F4核心团队”。同时,专门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协商通过《生境花园居民公约》,将民主管理一以贯之,使宝贵生态资源得以长效规范运维。

如今的乐颐生境花园,长者可休憩、青年可探索、孩童可玩耍,北清复交等高等学府将其作为田野调查的教研基地,上海农科院、动物园、植物园、自博馆成为管养维护的高参智囊团,专家开设的“生境课堂”,在直播平台吸引3.4万人点赞,“森林学院”每年开设50节生态课程,常年吸引社区居民及周边中小学生体验学习,人文生态宣传效果显著。

提升治理能力

服务民生共民享

2024年5月,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管,“上海生境博物馆”在绿八社区精彩亮相,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领略大自然的奇妙,并与生境花园融合为上海社区级生物多样性体验中心。2024年,以亮眼的成绩展现独特魅力:接待全国24个省市区以及多个国际组织和中外嘉宾3000余人;全年近万人次参与在地开展的51堂生态课堂;作为中心城区的生境花园,拥有131种植物、37种鸟类、4种哺乳动物,其中包括貉、凤头鹰、红隼等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生物多样性丰富。这里荣登国内各大主流媒体并七次登上央视各频道,极大地提升了居民对生态家园、绿色宜居环境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