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我们的力量之源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微光成炬,共筑幸福街区

文 陈霞(新泾镇第二综合网格第二街区党支部支部委员)

清晨的仙霞路氤氲着薄雾,新开的开瑞中医养生保健馆玻璃门上,“开业大吉”的红绸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张钟元店长望着空荡的店铺,眉头紧锁——试营业两天,进店顾客寥寥无几。正当她对着泛黄的中医典籍愁眉不展时,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寂静。

“店长好,我们是新泾镇第二综合网格第二街区党支部的,来给新店‘拜个年’!”街区党支部委员陈霞带着温暖的笑容推门而入,手里还提着印有街区标志的福袋。一阵寒暄过后,张店长打开了话匣子:“我们从浦东过来,人生地不熟,想做宣传都不知从何入手。其实我们准备了免费问诊、推拿服务,就盼着能为街坊邻居做点实事。”

陈霞眼前一亮。她想起街区餐饮店员常抱怨腰酸背痛却舍不得就医,上班族总说没时间体检。“咱们新泾镇仙霞路党群服务中心马上有迎春便民服务,正缺健康服务摊位!”说着,她掏出手机展示往期活动照片,“您看,上次义诊现场排了二十多人呢!”

两周后的下午,新泾镇仙霞路党群服务中心摊位上,“开瑞中医养生保健馆”的红色摊位格外引人注目。三位中医师刚摆好脉枕、血压仪,就被居民们围住了。“大夫,我这膝盖一阴雨天就疼……”“帮我看看最近总失眠咋办?”问询声此起彼伏。印鹤新医师亲自为隔壁长者食堂的王大厨做推拿。王大厨不禁感叹:“这一推,肩膀跟卸了块大石头似的!”周围人忍俊不禁,印医师悬着的心也落了地。活动结束时,他的笔记本记满预约信息,还收获了好几个社区微信群的入群邀请。

如果说中医馆的故事是“双向奔赴”的开端,那么优沙龙理发店的义剪活动,则让“党员红”成了街区最温暖的底色。每周一的清晨,党员店长陶牛都会带领店员来到街区或居民区的党群服务站。剪刀、梳子在他们手中翻飞,临时搭建的理发区里,欢声笑语不断。

“奶奶,您这头发剪短更显精神!”陶牛一边与70岁的李奶奶沟通发型,一边熟练地修剪。极速快递小哥有些腼腆:“师傅,随便剪短点就行,下午还要派件。”“那可不行!”陶牛笑着打开工具箱,用渐变手法剪出利落发型,还细心喷上定型喷雾。小哥对着镜子反复打量,兴奋地拍视频:“必须发朋友圈,让兄弟们都来!”

“每一次义剪都是爱的传递。”陶牛抚摸着胸前的党徽,眼神坚定,“居民的笑容比任何荣誉都珍贵。作为党员,能用手艺服务社区,我倍感自豪,这样的公益活动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3月12日植树节,细雨绵绵,同XIN咖吧老板罗广武清晨8点就让店员熬煮姜茶。街角的同X IN口袋花园补绿种植结束后,浑身湿透的志愿者们刚回到休息区,热气腾腾的姜茶已摆在桌上。“罗老板比天气预报还准!”城管队员老吴的调侃,引来大家的一片笑声。

今年一月中旬,街区党支部与同X IN咖吧一同策划的“暖蜂行动”将温暖推向高潮。20副印着“新春祝福”的保暖手套,在咖啡香气中等待着快递小哥。活动首日,快递员小马冲进咖吧:“我刚送了80多件,冻得手都没知觉了。”店员不仅递上热拿铁,还细心为他戴上手套。“在这里,真有家的感觉。”小马捧着咖啡,眼眶微微湿润。

这些都是新泾镇第二综合网格第二街区的点点滴滴。从商户们一开始的陌生疏离,到逐渐的熟悉和热络;从反馈问题到提出建议,携手同心参与各类社区服务活动;从协助新店融入街区,到一杯姜茶的贴心、一副手套的温暖……街区党支部用一次次走访、一点点努力、一桩桩实事敲开了商户的心门,拉近了距离。如今,街区党支部和商户的双向奔赴带来了温暖回响,也为街区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街区党支部会带着这份热情继续解锁党群共建的无限可能,把新泾的故事,写成最温暖、最鲜活的幸福篇章!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