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扬清
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崇明农场种植早、晚两熟双季稻。每年7月下旬到8月中旬,既要抢收早稻,又要抢播晚稻,是一年中最繁忙、最紧张、最艰苦、最劳累的“双抢”大忙季节。农业大队的干部职工奋战在“双抢”的第一线,经受着体力和毅力的双重考验,描绘出一幅幅最美妙、最有感染力的耕作图画。
每当高温酷暑之日,农场开展“职工记心头、清凉送田头”的送清凉活动,把冷饮送到奋战在田头的干部职工手里。其时,我在场部工作,曾多次参加田头送清凉的活动。
7月下旬的一天,又是一个气温超过35℃的高温日,骄阳似火,热浪袭人。为应对恶劣的高温天气,避开最酷热的时段,场部通过广播“安民告示”:凡在大田劳动的职工,上午提早2小时收工,下午推迟2小时出工,以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保护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我们田头送清凉的人员却冒着高温酷暑忙碌起来。我和场工会的小王、驾驶员小周搭档,匆匆吃好午饭,就驾驶一辆两吨卡车出发,先去6公里外的一家食品厂提货。车上放了10多只大保温桶,桶上又用旧棉花胎覆盖着,以提高保冷的效果。到了食品厂,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装好雪糕、棒冰和小瓶汽水。小周调转车头,猛踩油门,汽车风驰电掣般朝田头飞奔而去。
车子开到第一个农业大队的田头,100多名职工正在田里插秧。看到我们过去,大家立即欢呼起来,并很快集结到旁边的林带里休息。大队生活干事配合我们,把冷饮分发到每个人的手里,每人一支棒冰、一支雪糕和一瓶汽水。我们边送冷饮,边大声叮嘱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确保自身安全。职工们吃着冷饮,听着我们的嘱咐,感受到农场领导的关心关怀,激动地说:“你们来到田头给我们送冷饮,十分感谢你们!棒冰、雪糕吃在嘴里,凉在身上,却暖在心里,我们干活更有劲头了,天大热、人大干,早日完成‘双抢’任务,回报场领导的关爱!”有的职工风趣地说:“吃上棒冰雪糕,喝上汽水,立马从头凉到脚,望出去眼目清凉,人也一下子精神起来。”
送的最后一个大队,地处农场的西北角,离场部有10多公里路,被人称为“西伯利亚”。正当我们加速赶往那里的时候,想不到天公不作美,突然乌云翻滚,雷电大作,下起了雷阵雨。豆大的雨点打得车厢砰砰作响,打在人的脸上连眼睛都睁不开。我们没有退却,冒雨朝“西伯利亚”而去。到那里,要走一段泥路。一下雨,泥路变得湿滑,小周小心翼翼地驾驶着汽车,歪歪扭扭地前进着。好不容易,我们到了那里。大队领导已等候在大门口,因下雨职工已收工回队休息。广播喇叭一叫,职工们欢呼雀跃,纷纷前来食堂饭厅领冷饮。我们送上了冷饮,职工们十分感动地说:“我们原以为下了雷阵雨,离场部又这么远,冷饮可能泡汤了,想不到你们还冒雨送来,真是太感谢了!”
一路上,我们3人受着暑热炙烤,又加上从车上爬上爬下、东奔西走搬运分发冷饮,早已是挥汗如雨,浑身湿漉漉的。刚才又淋了雨,浑身是水,活像一只落汤鸡。有的职工看到我们这副“尊容”,心里很是过不去,说:“真是辛苦你们了,真得好好感谢你们!”有的职工硬要把冷饮送给我们吃,把棒冰、雪糕塞在我们手里。职工们这般关心我们,使我们深受感动,劳累和辛苦顿时烟消云散,一路说说笑笑回到场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