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今天我休息》塑造的社区民警马天民形象,成为几代人心中“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精神图腾。如今,在仙霞新村街道仙逸居民区,居民们惊喜地发现,这种“老黄牛般踏实,春风般和煦”的为民情怀,在居民区党总支兼职副书记、社区民警杨晨身上生动体现。面对复杂的租赁纠纷,杨晨没有简单套用法条,而是以“枫桥经验”为指引,在情、理、法的交织中找到最优解。这种处理方式生动诠释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法治思维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今年6月那面送往仙霞路派出所的锦旗,正是对他辛勤付出的认可与肯定。邻里关系的“情感纽带”
从自购鞋柜化解楼道争执,到更换纱窗平息代际矛盾,杨晨的“倒贴式调解”看似非常规,却折射着他将居民矛盾调节放在心中第一位置的责任心,体现了他把居民当朋友作亲人的真情投入。其工作日志中“法情交融”的调解理念,正是对“马天民精神”中“将心比心”传统的创造性继承。社区安全的“数字哨兵”
无论是堆满杂物的楼道,还是可疑人员的异动,或是安防设施的漏洞,都是他精准锁定的“标靶”。他或和居委、物业一起协助居民清理楼道堆物,或严密盘查可疑人员,或当场督促安防漏洞整改,全力筑牢社区安全防线。在电动自行车整治专项行动中,杨晨采用“大数据+铁脚板”模式,既运用智能门禁系统识别违规车辆,又保持每日两万步的巡查强度,使社区安全隐患整改效率显著提升。其记录的风险点整改台账,见证着新时代社区警务的精细化转型。反诈阵地的“立体防线”
面对电信诈骗,杨晨构建起“空中+地面”的立体防控体系:依托大数据筛查出的潜在风险号码或预警信息,化身“反诈客服”,在微信群内或电话宣传反诈知识。线下创设“晨昏反诈岗”,反复提醒社区居民。针对独居老人、家庭主妇等重点人群,通过案例讲解、小口诀、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将防诈反诈知识精准送达最后一米。
杨晨的点滴耕耘体现了“马天民精神”的历久弥新,他创新实践了“三个转化”工作法,即将情感认同转化为专业能力,将个体经验转化为长效举措,将道德感召转化为法治实践,助力社区安全感更可持续。杨晨是仙霞路派出所全体民警的缩影,社区治理需要形成合力,更需要接地气的社区民警与居委会共同努力,为守护社区平安、为百姓的安居乐业尽心尽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