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霞思云想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水杉搬家的故事

文 唐秋生(天原二村居民区)

水杉树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属落叶大乔木,树形呈宝塔状,性喜光,较耐寒,生长快,日常养护简单,而且价格便宜,是一种适应上海地区生长条件的好树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本市曾广泛种植,其中有一批种植在当时的居民区。经过几十年生长,当年种植的水杉树大多长成参天大树,高的达七八米,甚至二十米,低的也有十三四米。由于当时估计有误,经验不足,一般都成排种植在居民楼南北窗,主干离墙基三至五米,有的甚至不足一米,最近的只有半米。

水杉扰民

由于水杉树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居民楼前筑起了一道密不透风的屏障,冬遮阳光,夏档清风,落叶满地,小虫入室,居民们苦不堪言,怨声载道。据调查,长宁区当时约有5000余株水杉影响三万户居民的生活,他们多次向居委会、物业公司反应,均得不到很好解决。有一位老人,原来身体很硬朗,自搬进该小区后,经常生病住院,他认为由于树木高大,终日不见阳光所致,强烈要求搬走家门口几颗大树。由于水杉扰民长期得不到解决,有的居民就采取过激行动,用剥树皮,向树根浇硫酸等方式,致树枯死,有的还擅自加以砍伐或削顶,当指出这是违法行为时,他们却说,绿化也不能侵犯老百姓利益,难道要阳光和清风,这也犯法吗,有的甚至联合起来,集体吵到居委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

面临难题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群众普遍关心改善居住环境和环境卫生问题。在崇尚绿色生活的今天,人人期盼绿化最好是“看得见够不着”的窗前景观。可是水杉扰民,“绿化树”成了“扰民树”,许多居民说,绿化本身是一件好事,如果影响群众生活,应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当时有关部门认为,解决水杉扰民,不外乎两种办法:迁移或修枝,但这都涉及经费和技术问题。如果要迁移,当时估算,每迁移一颗大树,费用在一千元以上,有一个小区曾迁移水杉24株,费用高达14万元,如补上新中绿化,迁移部门无力承担这笔巨额支出。更何况,这些大型水杉都种植在老旧居住区,离住房太近,小区路况,环境较差,各类管线特别多,二十米的大树较难迁移。迁移有困难,有人主张采取修枝办法。因水杉的特殊性,修枝会影响树木的造型,有的将靠近窗户的树枝加以单边修枝,这不但影响造型,而且极不安全,因水杉树高而瘦,呈宝塔状,单边修枝,会造成不平衡,如遇大风大雨,极易倒伏形成安全隐患。有的树木削顶,降低树的高度,这等于成了一根活的木头,不仅难看,且几天绿化、美化作用。

立法为民

迁移、修枝都有难度,剩下的只有一条路:砍伐,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因为水杉本是经济型树种,水材本身支援农村有其经济价值,与其用巨资来迁移,还不如砍伐后重新规划绿化,但根据《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对树木迁移和砍伐都有严格规定,要解决这个问题,缺乏法规上的依据。由于水杉扰民涉及民生问题,市人大法工委负责人曾说,全市8000个居民小区中,有1500多个小区都存在大树扰民问题,绿化条例备受关注。法律跟百姓生活关系越密切,就越能受到广泛的重视,也就容易见实效。上海地方立法肯定会更多关注社会发展,更多向民生问题倾斜。为了破解这个难题,由区人大代表将“大树扰民”调查报告交给市人大代表,建议解决绿化条例,让“扰民树”回归为“绿化树”,这份代表议案终于被大会列为立法案,经过立法听证会,倾听各方意见,最终市人大通过修改《上海市绿化条例》,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都有了答案,居民们说窗外有扰民大树,依照《条例》不用大家操心,绿化管理部门会来做专业处置。迁移经费有一段时间是政府,物业企业、业委会三家承担,后来的一个变化是由区政府出资800万来承担迁移扰民树的全部费用。关于扰民水杉的新闻报道,从2007年,2011年到2015年三次见报,倾听各方意见,扰民水杉搬家,“扰民树”回归,为“绿化树”,从“一棵树”见证开门立法。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