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生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熊猫饭堂里传来阵阵粽香

端午佳节,杨浦各家社区长者食堂发挥“食堂+X”多元服务功能,让端午文化从“舌尖”沁润“心间”。7家熊猫饭堂举办了包粽子活动,邀请居民们学习包粽子,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

5月27日,熊猫饭堂鞍山路店内一片火热。长桌上整齐摆放着青翠的粽叶、赤豆糯米、酱油糯米,以及成筐的蜜枣、咸蛋黄和五花肉。十余位社区居民围站桌旁,拜熊猫饭堂大厨们为师,现场学习包四角粽。

“阿姨们,糯米一定不能塞得太满,否则容易‘露馅儿’!”厨师一边示范,一边为大家耐心讲解。居民们纷纷动手,一手托叶片,一手撒米撒馅儿,再几番折叠、绕绳、打结,不一会儿,一只只小巧玲珑、四角尖尖的粽子便成型了。

“折起来,米放进去,再折过来,按下去,最后绳子扎起来。”居民朱阿姨边包边念叨着步骤,脸上洋溢着笑容,“这活动挺好玩的,大家邻里街坊的都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气氛很好。这就是端午节的感觉。”

要想包出一只漂亮扎实的四角粽,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技巧。有的阿姨手中的绳子绕来绕去,却始终无法缠紧粽子;有的爷叔拿着粽叶,反复包了又拆、拆了又包;有的年轻人尝试多次,最终包出了一个三角形的“粽子饼”,现场笑料百出,引得大家欢声笑语不断。

“我平时会包一种‘小脚粽子’,但包四角粽还是第一次尝试。”何阿姨笑道,“大厨们的教学态度很好,但是我的手还不太习惯。我就安慰自己,只要包得够紧,煮时不散架,能吃就行了!”

大师指点,从包到煮的粽子学问当下,不少上海家庭坚持传统,每年端午节还会自己在家包粽子吃。对此,来自熊猫饭堂的“点心大师”、店经理张磊作为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窍门:“包粽子时,第一要注意装米装肉必须九分满,不要贪多,多了很容易在封口时溢出来;第二要注意压紧,如果压松了,煮的时候容易漏馅料,粽子就不成型了。”

只见她的动作娴熟流畅,不一会儿,一只棱角分明的四角粽便出现在手中。居民们纷纷凑近学习,有的还用手机录下视频,准备回家练习。

除了包粽子的手法,张磊还分享了煮粽子的秘诀:“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3到4个小时,口感最佳。煮好后焖一晚,第二天回锅加热,味道会更香。”

(上海杨浦)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