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志强
“宝藏大桥五线啊,上班就靠它了。”
“杨浦滨江8路和538路都取消了,周边居民出行非常不便,不能只考虑换乘,腿脚不便的人群怎么办?”
“538是新江湾沿线居民去长海医院最方便的直达公交车,撤了后,沿线的老年居民需换乘两辆才能到达,这是方便了谁?”
“538路是穿越杨浦主线路,取消了,大桥街道去五角场、长海医院、图书馆就需换三条地铁,二部公交了,路上需时间太长了。”
“将来多了很多换乘啊!”
……
上海市交通委7月28日发布的《8路等13条公交线路调整计划》(意见征询稿),引发市民广泛关注,其中11条线路的调整直接涉及杨浦区。根据方案,将撤销大桥三线、大桥五线、522路、538路、554路;延伸8路;缩线962路;同时,新设4条“12XX”穿梭巴士作为衔接。如此大规模的公交线路运营调整,将对杨浦市民日常出行产生显著影响,方案公布后即引发热议。
调整核心:打造黄兴路骨干通道
此番大规模调整源于“黄兴路骨干通道公交线网优化工程”。该工程旨在打造中心城区首条跨江骨干通道,连接浦东大道骨干通道及在建的北横中运量。
优化后,公交8路将升级为该骨干通道的主力线路:原松潘路杨树浦路终点站延伸至黄山新村(浦东),起讫站调整为三门路市光路-黄山新村。延伸段沿用原大桥三线走向及站点,线路长度由7公里延长至12公里。
同时,8路运能将得到提升:高峰时段发车间隔由8分钟缩短至5分钟,低谷时段由20分钟缩短至15分钟;新增站点:上下行拟新增博山东路云山路、博山东路居家桥路、德平路博山东路、德平路浦东大道4组站点;下行新增黄兴路周家嘴路站,方便换乘962路。
与8路调整同步,撤销黄兴路上复线系数较高的522路、538路、554路及大桥三线。
为填补撤销线路造成的空白,特别是解决杨浦中原区域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将新辟3条“12XX”穿梭巴士线路,连接沿途学校、医院、地铁及五角场商圈。新模式旨在通过“骨干线+接驳线”提升主干运能效率,减少重复低效线路,满足过江及区域通达需求。新辟穿梭巴士票价拟定为1元(原为2元)。
市民担忧:换乘便利性存疑
尽管调整方案旨在提升效率和构建骨干网络,但实际效果尚待检验。市民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原有直达线路被取消后,出行需多次换乘甚至可能出现换乘空白,尤其对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群体不够友好。
对于换乘设计方面的争议,以填补原8路、538路杨浦大桥段空白的962路调整为例。962路将由周家嘴路转入宁国路,但调整后的8路与962路仅在黄兴路周家嘴路站实现由北向南的单向换乘,反方向无法直接换乘。
按目前方案,拟撤销的538路、522路、大桥三线、大桥五线均替换为“12XX”穿梭巴士。其中,替代大桥三线和522路的线路相对常规。但替代538路和大桥五线的两条“12XX”线路设计为单向大环线:一条沿殷行路、中原路、长海路、国和路、翔殷路、淞沪路顺时针循环。另一条沿控江路、黄兴路、翔殷路、营口路、延吉中路、靖宇南路顺时针循环。
两条环线无交叉或重复路段。这种设计意味着若乘客方向与环线运行方向相反,即使路程很近,也需绕行一大圈;若出发地与目的地间隔环线终点站,则需在终点站等待甚至换乘同一线路。
例如,原538路乘客(殷行路、中原路、长海路段):原可双向乘坐,调整后只能按环线方向(殷行路、中原路、长海路)单方向通行,反方向无替代线路,需绕行整个环线。
又如,在营口路-隆昌路沿线上车的大桥五线乘客,原先可直达浦东的线路撤销。乘客需在营口路隆昌路乘坐“12XX”至靖宇南路终点站,再换乘另一条“12XX”才能抵达黄兴路换乘8路过江。而从浦东回杨浦,需先乘8路至黄兴路,再换乘“12XX”绕行黄兴路、翔殷路、营口路一大圈。如此,原大桥五线乘客实际上缺乏有效的直达或便捷换乘替代方案。
此次调整方案中涉及几条跨越黄浦江的线路,也值得关注。从浦东往周家嘴路、江浦路、新华医院方向过江客流主要依赖843路、554路和962路。554路撤销、962路缩线后不再行驶浦东段,该方向过江压力将高度集中于843路。554路是定班车,但因途经新华医院,每班乘客众多,其撤销对就医人群造成不便,且可能导致843路高峰时段不堪重负。
记者手记
效率与便利的平衡难题
此次杨浦公交大调整,是配合城市骨干公交网络建设、优化线网结构的重要举措,目标在于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跨江通行能力。然而,大规模撤销原有直达线路、引入复杂的换乘体系,引发了市民对于出行便利性、时间成本增加,特别是对特殊群体关怀不足的深切担忧。
如何在提升公交系统效率、控制成本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市民,尤其是老年人和依赖特定线路群体的便捷、高效出行,成为方案落地前亟待解答的核心问题。市民意见征询期至今日(8月6日)结束,但有关换乘便利性、替代方案有效性的讨论仍将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