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翠玲
“以前在非垃圾投放时段,保洁员需要每隔一小时走近垃圾箱房才能查看箱房四周有没有被随意丢弃的落地垃圾;现在我们只需要在手机端查看有无消息提醒就能立刻知道,效率大大增加,也解放了保洁员的一部分劳动力。”交通公园居民区主任刘文莉表示,自从芷江西路街道垃圾分类管理平台终端设备在长城苑试点上线后,垃圾分类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当垃圾被丢在箱房门口,如何及时发现?当垃圾桶里的垃圾满溢,如何及时预警?当垃圾箱房附近流出污水,如何及时处理……前不久,芷江西路街道加快生活垃圾分类“一网统管”智能场景建设,将辖区居民区和菜场垃圾箱房探头接入街道城运平台,试点上线“芷江西路街道垃圾分类管理平台”智能场景应用系统,并辅以“芷江e览通”小程序在移动端使用,实现垃圾分类全过程闭环监管。
自动“捕捉”自动派单
自动结案 全过程环闭监管
城运中心工作人员陈臻打比方说:“这套设备就好比给垃圾箱房派了一个‘电子跟单员’,从‘捕捉’问题开始,到发出警示消息,再到验收结果,除了处理环节需要工作人员介入,其他环节都可以自动完成。”记者在平台管理员系统后台看到,每一单都有处理前后对比图和视频留痕,真正做到智能化全过程监管。
长城苑是率先试点安装“电子跟单员”的小区之一。自从有了“电子跟单员”,居民垃圾分类更自觉了,保洁员表示也能在非垃圾投放时段专心清扫楼道了。据了解,起初长城苑垃圾分类监管工作由志愿者承担,既费时又费力。当居民基本养成了准确分类投放的习惯后,志愿者就撤离了,如有分类不精准的情况发生,往往保洁员会进行二次分捡。
连日来,随着“电子跟单员”上岗,一旦出现投放不合格的情况,芷江西路街道城运中心大屏会第一时间出现提示信息,并将情况反馈到点位管理员的手机上,以便及时赶到现场处理,待工单结案后,监控将A I自动捕捉整改后的画面并上传系统完成自动结案。具有“捕捉”功能的“电子跟单员”充当了此前志愿者的角色,既对没有做好垃圾分类投放的居民起到警示作用,又减少了人工监管压力。
除了“电子跟单员”可以自动“捕捉”生成工单、精准分发、验收结单,平台管理员也可以在任意环节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等终端设备介入。问题被发现后,经平台分析通过后,自动派发给点位管理人员,督促整改。点位管理人员收到平台推送的消息通知后前往现场整改,并上报整改情况。与此同时,平台管理员复核上报情况,确认问题有无整改。后台管理人员还可根据自身需要,导出案件问题明细和小区案件排名,作为街道下阶段的垃圾分类工作方向的数据支撑。“我们通过收集点位管理人员的体验度和定期抽查历史记录,不断分析优化智能管理场景,力争做到科技赋能最大化。”陈臻如是说。
数据赋能 分析应运
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效率
记者了解到,这批“电子跟单员”能够根据长期收集沉淀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垃圾分类点位出现的小包垃圾、垃圾满溢、环境卫生、混装混投、设备管理等现象,根据难点顽症出现的频次进行排名。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问题”榜单,有针对性地对垃圾桶的容量、投放时间等进行适度调整,也可以给小包垃圾落地问题突出的点位管理人员提出整改建议。
2021年上半年,街道环保科博中心一楼和长城苑垃圾箱房内都安装了垃圾箱房公共卫生消杀除臭装置。该装置采用专业技术,安装快捷方便,耗能低、运行成本低,针对生活垃圾等不同垃圾类型,可以进行高效除菌除臭,达到除臭、抑臭速度快、抑臭时间长的效果。除臭装置投入使用后,通过全自动操作定时定量喷洒药水对垃圾箱房进行高效消毒、除臭和除菌。这样一来,就可以阻止臭气外泄,从而将异味物质对人的影响降到最低,也有效遏制蚊蝇孳生、病毒的传播,保障了垃圾箱房的卫生整洁。居民们对此举大为赞赏。
陈臻表示,有了试点使用除臭装置的经验和居民的正向反馈,下一步,也可以考虑将垃圾箱房异味监测纳入芷江西路街道垃圾分类管理平台进行监管。
据悉,目前芷江西路街道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平台1.0版本共有5大模块,是根据街道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量身定制的应用场景,也方便后续根据工作实际进行单一模块的升级优化,能够更加精细、有效地提高垃圾分类全过程参与人员的工作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