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烨
今年暑假出游的人数多到什么程度?网友趣评:希望大家都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让我挤进去!
同事一家去西安,到了兵马俑却被里外N层的人流挡住了视线,用她的话说,是“被挤进去,再被挤出来”;我自己是带娃去贵阳,黄果树景点特意避开人流傍晚进入,依然人山人海……回来写了千字攻略给闺蜜,结果当然没有劝退成功,大家仍然照着既定的计划“撞南墙”,一遍遍重复分享着人山人海的景点照。
我很享受在出行前自己做攻略的“纸上谈兵”,参考的大头却不是时下流行的“小红书”、“携程”,而是旅游指南《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虽然出版年限有些久远,但它总在倡导这样一条旅行原则:做一个负责任的旅行者——担负责任,如实记录旅行,不要为收获利益,或所谓新意,过度渲染旅行的魔力。就像刚工作的年轻人热衷于买包包,但到了一定年龄后,却很少买名牌包,更倾向于把钱用在别人看不到、但是自己感受得到的地方。
作家蒋勋讲过这么个故事:1976年的一天,他在巴黎卢浮宫当导游,接待来自中国台湾的一位母亲和两个孩子,这个母亲很想两个孩子在短短几天里完成“填鸭式”教育,在最后一天,她问蒋勋:“还有哪幅画是他们没看过的?”蒋勋一愣,虽然深知母子三人千里迢迢来一趟不易,但他莫名感到难过。蒋勋说:如果那位母亲把“还有哪幅画是他们没看过的”改成“他们都看过哪些画”,那就好了。
这就像大家出去旅游,要把好看的看个够,要把好吃的吃个遍。常常追问:还有什么景点没看到吗?还有哪一样食物是我没吃到的?为美景美食疲于奔命。如果换成:我这次去旅行,看到的那个景点真是太美了!刚刚吃到的那一口,真是美味极了!会不会增加很多幸福感?蒋勋觉得,如果人在一生中只执着于“还没得到的东西”,而不珍惜“已经得到的东西”,那么会一直处于不满足之中。
旅途中想要看到的景色,就像我们打算看的书、人生中期待遇见的人,你是否真的喜欢一本书,判断标准是你是否会重读它;你是否真的喜欢一个人的陪伴,判断标准是你是否愿意再次遇见他——剩下的都是空话。
我们常说质量质量,“质”排在“量”之前。在经过了这个人山人海的夏天,你对自己的旅行目的地满意吗?是否愿意再度前往?至少我是不愿意的,感慨难怪“GAP DAY”成为网络热梗,其构成形式承接于高中生毕业“GAP YEAR”的探寻状态,意为人们短暂抽离于繁忙、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借一天甚而更短的时间以舒缓身心、回归自我,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