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冠君
他曾身披战袍,用青春和热血保家卫国;卸下戎装后,他“退役不退场,退伍不褪色”。他就是芷江西路街道居民、年轻党员——马梦铖。不论是民兵集训场,还是社区志愿活动,抑或是消防救援……曾经的特战尖兵,如今正以另一种方式,在新的“战位”继续发光发热。
圆梦绿色军营:
从小胖子到特战尖兵的转变
“参军报国是青春最热血的选择”。2017年,刚年满18周岁的马梦铖,看到社区宣传栏里张贴的参军入伍宣传海报。海报上“热血青春 保家卫国”等内容,瞬间点燃了他内心潜藏多年的参军愿望。“我爸一直有个遗憾,年轻时想成为一名海军,但未能实现。这令我从小对军营充满了向往。再加上,伯伯和堂哥也都有在部队的经历。我回家把想法一说,父母都很支持。”马梦铖告诉记者,当时自己想要参军入伍的决心很大,“如果当年走不了,那就明年继续努力”。
报名、体检、政审、役前训练……马梦铖于当年9月正式入伍。回想三个月的新兵集训时间,马梦铖经历了从地方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蜕变。刚进新兵连的时候,马梦铖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城市娃”。班长担心他“娇气”,怕他完不成规定的军事训练任务,告诉他:“你把体重减下来,有利于你提高训练成绩”。
“是!”班长一声命令,马梦铖回答得干脆响亮。自此之后,马梦铖坚持在完成日常训练的同时,又给自己“开小灶”,加练其他项目,暗自发誓一定要追赶上大家前进的脚步。“减肥靠的就是毅力,诀窍无非就是‘少吃多动’。我当时每顿饭的饭量只有一碗,饿了就使劲喝水。”三个月后,马梦铖从跑完3公里耗时27分钟的180斤的小胖子,转变为只需12分半的140斤的体能达人。
这样的变化也让班长对他刮目相看。“我在武警特战中队服役,你想不想去?”新兵下连前夕,班长向马梦铖发来“邀请函”。“去!”马梦铖毫不犹豫地答道。
在武警杭州支队特战中队的训练场上,马梦铖摸爬滚打,锤炼军事技能;在学习室里,他认真学习条令条例,提升思想觉悟,先后掌握了爆破、侦查、应急救援、医疗急救等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这身军装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一定牢记使命,苦练本领,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子弟兵。”马梦铖说。
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滞留达20个小时,导致境内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情不断。凌晨四点,马梦铖所在的中队吹响紧急集合的哨音,迅速集结奔赴临安灾区,驰援救灾一线,转移受困群众、搬运各类物资,清理土方、垃圾等,帮助当地群众解除险情。
在经历了数小时的不间断奋战后,马梦铖和战友们得以简单休整,换班下来的他们和衣躺在泥地里,席地而睡。当地居民看到这一幕,又感动又心疼。热情的群众纷纷拿出家中的土特产,将西瓜、鸡蛋等食物塞到抢险官兵们的手里,以表达感激之情。
这一幕,深深地刻在了马梦铖的脑海里。什么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为什么要不畏艰险,奋不顾身冲向最危险的地方?“眼前的一切令我豁然开朗,平时枯燥、严苛训练的意义,瞬间变得全部具象化了。”
马梦铖的内心涌起强烈的军人荣誉感和责任感,让原本即将结束义务兵服役的他,下定决心申请继续留队,成为一名士官。
上好民兵第一课:
时刻准备着,为人民服务
“我是中国民兵,我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参加国家建设……”铿锵誓言响彻会场,2023年,刚退役不久的马梦铖作为芷江西路街道基干民兵的新兵代表,在民兵集合点验大会上发言,并以昂扬的斗志接受点验。
刚脱下军装,又穿上迷彩服。马梦铖以其过硬的军事素质和专业技能,迅速成为一名民兵集训教官。“稍息!立正!齐步走!”训练场上,马梦铖的口令铿锵有力,参训民兵精神抖擞。站军姿、停止间转法、行进与立定,他带领民兵们精研每一个动作细节,以严苛标准训练。遇到单兵战术基础动作掌握不牢固的学员,马梦铖就主动和他结成互帮对子,把自己在部队学到的经验和总结的诀窍悉数传授给他,帮助他进步。
近两年来,芷江西路街道武装部组织民兵参加各类军事训练活动28批次,围绕民兵常识、队列训练、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通过严格考核检验训练成效,为打造一支“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民兵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春运期间,在静安区人武部的统一部署和站管办的积极协调下,30余名民兵志愿者驰援上海站,以增强客流疏导和秩序维护的执勤力量。
马梦铖作为其中的一员,充分发挥上海火车站周边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安检通道、检票口、出站口等人流密集场所开展客流疏导、秩序维护、旅客帮扶等工作,耐心细致为游客讲解安全注意事项,义务为旅客提供搬运行李、引导进站、协助退改签票等暖心服务。
此后,每逢“五一”小长假、“国庆”假期等,马梦铖都会出现在上海火车站,参与站区执勤任务。
早上五点,天刚蒙蒙亮,马梦铖和战友们身着迷彩服、束紧腰带,或在重要点位站岗执勤,或引导乘客前往候车区域,或肩扛手提为乘客分担行李的重量。“请问,北广场怎么走?”“小同志,我的身份证找不到了…”在车站各处,马梦铖遇到过各种各样诉求的旅客。节假日期间,上海火车站的客流量呈现几何级数式的猛增。很多旅客对进站路线、安检、寻找候车区、检票等流程,略显不熟悉,一旦错过上车或登机时间,对于个人来说就是大麻烦。这个时候,马梦铖就会耐心地为他们答疑解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作为一名基干民兵,马梦铖用实际行动担负起了“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职责使命,继续维护辖区安全稳定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服务社区: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永葆赤诚之心
成长在芷江西、生活在芷江西、工作在芷江西,马梦铖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着别样的深情:“从保卫祖国到服务社区,转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初心。”
穿上“火焰蓝”的制服,马梦铖成为静安消防救援支队的一员,践行着“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使命;佩戴好胸前的党徽,马梦铖又是一名党龄4年的年轻党员,时刻牢记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服务好社区群众。
去年,受台风“贝碧嘉”影响,芷江西路街道辖区内部分小区出现树木倒塌、花坛损毁、道路积水等突发情况,马梦铖作为社区志愿者奔赴三兴大楼、洪南山宅、灵光等居民区协助开展险情处置、查险清障等工作,清理倒伏的树木、排查高空坠物隐患、疏通被落叶堵塞的下水道……
作为静安区今年首批建立的微型消防站,芷江西路街道微型消防站现已在芷江西路431号正式投入使用。街道微型消防站内设队长1名、队员4名,均为专职消防指战员,站内还配备小型消防车1辆。马梦铖的岗位职责就是保障站点开展消防知识普及与提升应急能力,通过指导群众使用灭火器、传授逃生技巧,有效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
军营是拼搏青春的战场,退役是人生跨入新的战场。脱下军装,仍要努力做社会栋梁。马梦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从未停步,生动展现了一名优秀退役军人爱国奉献、奋发有为的鲜亮底色——那是一片赤诚的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