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互动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这条厚重的抗战之路,满载上海人的祈盼

今日的芷江路

作者/王智琦(品阅推荐官)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淞沪会战”主阵地,上海这座城市不由得多了一道亮丽的英雄色彩。至今,从很多马路名字上依然可以感受到:晋元路、一二八纪念路、芷江路……

芷江路与“一·二八淞沪抗战”

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湖南芷江作为日本侵略者洽降地,受到全世界瞩目。“指江”与“芷江”谐音,解放后,即1964年,指江庙路改称为芷江路。

芷江路位于静安区中部地区,是一条呈东西走向、长1600米左右的支线道路,却被一分为三,有芷江支路、芷江中路和芷江西路三段路。当年此地有严家角等乡民募建的指江庙,以庙代路,就称之为指江庙路。

看似一条普普通通的道路,其实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国人对和平的祈盼。

指江庙路改为芷江路,其实有着天然的渊源。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军长蔡廷锴率19路军与侵华日寇激战于天通庵路、八字桥一带,想要阻止日寇进犯华界闸北地区,芷江路正好与虹口接壤,惨遭兵燹战火,在淞沪抗战中留下不可磨灭的斑斑血痕。

芷江路原为古河道朱家浜,南侧有朱家宅,北侧有严家角和指江庙,沿河浜北侧有条乡间小路,可通往天通庵镇。清末民初,朱家浜淤塞日久,东段就逐步填筑成烂泥路。1915年,闸北工巡捐局筑成弹石路,以严家角命名为严家阁路,1921年改称指江庙路。

解放后新中国成立,1964年更名为芷江路。从最初靠东一段,逐渐往西,经过宝通路、宝昌路、止园路,到和田路(现为西藏北路),又延伸到共和新路、大统路,最终到沪太路为止。

21世纪初,我从永和小区搬迁到芷江西路上,至今已居住了二十多年。也正是搬家后,我才发现路的东头,竟还有一条芷江支路。芷江支路从东宝兴路始,向东到华昌路止,与天通庵路连接,大概只有二十来米,北侧沿途没有居民,只有一幢“宏慧·新里”商场,南侧为在建工地,建筑物尚未露出端倪。

马人俊和电影《今天我休息》

说到指江庙路,绕不开的是电影《今天我休息》。电影主人公马天民原型马人俊,至今还健在。出生于1933年的马人俊中学毕业时,本想投笔从戎,后听从陈毅市长安排,充实到公安干警队伍,成为原闸北区指江庙路派出所一名户籍警。

在居民的支持配合下,还没一杆枪高的马人俊,短短几年内就抓获近80名罪犯,其中还有好几个背负血债的反革命分子。1955年国庆前夕,马人俊赴京参加“全国青年建设积极分子表彰大会”,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56年4月,马人俊又荣获上海唯一“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奖章。时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与马人俊受邀到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的家中做客时,周总理嘱咐马人俊:“你评上一两次英模并不稀奇,要一辈子做好警察,被人民群众所认可,这才最重要!”

马人俊时刻牢记周总理嘱托。鲐背之年、患过大病的他,至今还想着如何为党多作贡献。马人俊是市百老讲师团成员。前不久,他发微信告诉我,应邀去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党课。东华大学的师生还特地赶到他家中,一起感怀峥嵘往昔,共话当下美好生活。

苏家巷棚户区改造

正因为有了像马人俊这样优秀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芷江路上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位于芷江西路、大统路的苏家巷,是上个世纪90年代远近闻名的危棚简屋地区。居民们盛夏时节热得只能睡马路,汛期暴雨时家中积水可达三尺深,真可谓“水深火热”愁煞人。

听说有一户人家8口人蜗居在15平方米的小屋里,为了能住得下,只能借天借地深挖洞,再像叠罗汉般叠床睡觉。市、区领导前来实地勘察时,爬上颤悠悠的木扶梯,望着逼仄不透气的阁楼,不觉愧疚落泪。

这些年,经过城市的更新与改造,苏家巷小区仍在,居委会的牌子还挂着,但小区早已换了新颜,辖区内北美枫情、紫兰苑等商品房华屋高耸,周边“五月花”生活广场配套齐全,盒马鲜生、星巴克、肯德基等入驻其中。

芷江中路严家阁一带也已高楼林立,“新湖·青蓝国际”中高档商品房拔地而起,成为市民安居乐业的向往之地。

星火电影院

坐落在芷江西路1号,芷江西路与西藏北路交叉的星火电影院,建成于1959年10月,是解放后原闸北区兴建的第一座专业电影院,五个红色大字由毛体字集成,显得大气磅礴。

星火电影院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有959个座位,很是宽敞。因为原闸北区是上海工人运动发源地,也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胜之地,所以用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名句来取名院名。

经过多次改扩建,星火电影院成为集宽银幕、立体声和放映立体影片的多功能二级专业电影院。在洛川共和新路、洛川东路口的沪北电影院建成之前,星火电影院是该地区居民和企业职工近悦远来的文化消费首选之地,也是原闸北区政府召开区级大型会议的备用会场。

我至今清晰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在星火电影院观看电影《人到中年》,演员潘虹和达式常饰演中年知识分子,尽管生活清苦,两人却甘为国家科研和卫生事业无私奉献,令我感佩又嗟叹。这类现实主义的好电影总是令人过目难忘。

随着时代飞速发展,像星火电影院这类大体量、单剧场功能影院,很难满足观众个性化观影需求,逐步退出市场。上海本土脱口秀演员蔡嘎亮曾到星火影剧院驻演,火爆一时,可惜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难以持久。

2013年底,星火电影院作为区级土地储备项目被征收,238街坊包括星火电影院被拆为平地。但愿曾经燎原的星火能破茧成蝶,给市民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期盼。

上海市中医医院

芷江中路274号,坐落着上海市中医医院,这是一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也是当年原闸北区域内唯一的三级医院,为缓解市民“就医难”作出了积极贡献。

查阅相关资料后得知:1992年,市中医医院从杨浦区搬迁而来;1997年,与原在此的上海市中医门诊部合并,组建成新的上海市中医医院;2005年,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如今,在嘉定又新建颇具规模的中医医院分院,惠及更多患者。

每次走过芷江中路,我总能见到医院对面的沿街小店里,售卖各种煎中药的药锅,既有最原始笨重的土陶烧锅,也有电子温控金属锅,生意兴隆。不过,随着医院代为煎煮中药业务日渐普及,小店的生意清淡了许多。

母亲生前患有甲亢等病症,医生建议吃中药调理。我曾在宝山路上的强华大药房等处辗转配药,很熟悉中草药那股或淡或浓的独特药味。当年高考时,我曾想报考中医学院,将来悬壶济世、“望闻问切”,做个治病救人的中医,可惜最终走上了教坛,人生留下些许遗憾。

新闻晨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新 闻 报 社 所 有